HH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HH小说网 >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 第57章 第 57 章

第57章 第 5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早上把账总出来,姜迎花抓紧剩余时间列了员工年终福利品采购单,自家新年年货采购单,以及给陈家、赵家、对门朱家准备的新年礼品采购清单。

陈家是外祖父、外祖母家,新年礼必不可少,而为赵家、朱家准备的新年礼品采购清单,全都是不可避免的人情世故啊!

赵家自赵锦心走失一案后,一直主动和姜家保持着良好的往来交际。

他家平时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赵老太太都想着姜家一家子,要么亲自送一份过来,要么使赵秉诚、赵锦心一块儿送来。

看出姜迎花走的路多,做的活儿多,不管是鞋袜还是衣物都容易磨破,徐秀云总上姜家,把她破了的衣物鞋袜讨去补好再送回来。

还有赵老爷子,姜迎花不是请他老人家给姜承香做了一个轮椅么?

老爷子忙前忙后琢磨了不少时间,辛辛苦苦把东西造了出来,却只收了点木材费,工钱半点不收。

连带赵家在苦粟县做县丞的赵仁怀,上个月通过官邮寄回家的苦粟县特产,都有一份是另备出来送给姜家的。

礼尚往来,期间姜迎花当然有回礼。

不过过年时,她作为晚辈是必须要去赵家拜年的,肯定要提一份新年礼上门。

至于对门朱家,两家之间虽无救人之恩,但也是一直友好往来。

姜迎花刚穿越就得朱伯娘照顾,大半年相处下来,有时姜迎花在朱家定个餐,有时朱家又帮姜迎花照看一下姜老汉父子,或者守守家门,两家处得跟亲戚差不多,过年了,她也预备新年时去朱家给朱伯娘拜年。

单子一张张列好,到了出摊时辰,收好记账本,担着货出门。

一路她小心脚下,又发现街上有几处结冰的地方,幸好她有防备,全部顺利避开了。

去得早,她把今天出摊的货摆放全乎了,旁边卖炊饼的马大嫂还未到。

天色不大亮,等了好些时候还是一片雾蒙蒙的。

集市上顾客不多,仅稀稀拉拉几位挎着篮子起早买菜的妇人。

姜迎花开张卖出一块儿豆腐后,马大嫂终于背着五子出现了。

卖炊饼要做一番准备工作,比如点柴生火、现做炊饼。

马大嫂向来不卖隔夜炊饼,因此每日晨时出摊总有一番好忙。

自己这头生意不忙,姜迎花便拍着手去逗马大嫂背在背上,还没怎么醒瞌睡的五子。

原是想将他逗醒,好叫他下来自个儿坐着或者站着,减轻马大嫂一点负担,没想到这小娃儿困得厉害,打了个长长的哈切后,转过头,脸都不对着姜迎花了。

“呦!今天可不同寻常,五子昨夜没睡饱?”平时这么逗一逗人早清醒了。

马大嫂无奈得紧,她知道姜迎花的好心,道:“天冷觉多,不管睡长、睡短到了早上都困顿。别说五子了,我家大娃早上都起不来呢。”

既然这样,姜迎花也不执着于逗孩子了,直接与马大嫂交换了一个眼神,轻手轻脚把她背后的五子抱下来,轻拍着哄入睡。

趁此时机,马大嫂抓紧生火做烧饼。

等第一批饼上了炉子,一边道谢一边从姜迎花怀里把人接了过去。

“整个汨阳县都再找不出比迎花你更好的姑娘了。”马大嫂感叹道。

她打心眼里觉得姜迎花好。

有情有义,有胆有识。做得了生意赚得了钱,哄得了娃娃办得了席面。

“哪里、哪里。”姜迎花不知马大嫂心中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评价,以为她是因为自己哄了一下五子在说客套话。

“嫂子说的都是真话,你别不信!”瞧出她不以为然,马大嫂急了。

“那我谢谢嫂子。”姜迎花咧着嘴,开怀笑着道谢。

马大嫂表情舒展了些,没多久,突然神色一顿,皱起了眉。

姜迎花看到她张嘴欲说些什么,可不巧,来了买炊饼的客人。

随着时间推移,太阳仍没突破云层露出来。

昨晚打了霜,白日不出太阳,冷冰冰的气温是能把人冻僵的,这个温度,别的都不大受欢迎,只有热乎乎的炊饼格外好卖。

马大嫂一忙就是大半个上午,期间她忙不过来,有闲暇时间的姜迎花主动帮她带孩子。

等终于有时间能喘口气了,马大嫂问:“你晌午回去还是不回去?”

姜迎花摇摇头,“与我哥交待了,不回去。”

姜承香能推着轮椅去灶屋热饭菜,父子两人都不至于饿肚子。

她早上清单上列出的货物,要趁着午间去街上问明白价。

越临近年关,买年货的人越多,货价会涨,她若是现在就买,还赶得上实惠价,省些钱。

马大嫂没问她为啥不回去,得了答复,拿了一荤一素两个热气腾腾的炊饼包起来,笑眯眯地递给姜迎花。

“你既不回去,便与我一块儿吃个炊饼。”

“刚好饿了,谢谢嫂子!”姜迎花大大方方接过。

吃人两个炊饼,晚点还人两块豆腐。

搞虚头巴脑推来让去那一套没有任何意义。

热腾腾的食物吃起来就一个字:绝!

“香!真香!”狼吞虎咽了两口,姜迎花对马大嫂竖了个大拇指。

马大嫂笑笑,自己也拿了一个吃着,只是吃两口看姜迎花一眼,明显有话要说。

“嫂子,怎么了?”

她一问,让马大嫂彻底没了顾忌,连说了一堆话,速度比倒豆子还快。

“迎花呐,我说你是个好姑娘,不是说的虚话。你除了长相老实外,其它的属实样样都好。”

“寻常姑娘的婚事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你自己能做买卖、开铺子,明显不能与寻常姑娘相提并论了。嫂子问你一句,对于自己的婚事,你心里有没有什么成算?”

“依嫂子看,你不必嫁人,有这般能耐,招赘也行,只不知道你家里头怎么想的。”

“但不管你们一家怎么想的,你可绝不能稀里糊涂嫁个赖人。”

马大嫂左右张望一眼,很是纠结无奈得压低声音对她说:“嫂子不是吃饱了撑的跟你说这些话,更不是故意说这些让你发臊。你要警醒些,你租下主街铺子之事传开了,年后恐怕少不了上你家说媒的媒人。”

姜迎花一口肉馅咬在嘴里,愣愣地半晌忘了嚼咽。

小姜迎花长到十几岁,全县城没一户像样的人家上门提亲,只因她容貌不佳。

她担着担子城内、城外四处卖豆腐,脚走出泡的时候,也没一户好人家上门提亲,只有人悄悄算计。

哦,如今她做生意刚崭露头角,租了铺子,干出了点名堂,这么巧,有人相中她了?

前有北巷张氏想要外甥刘矮子入赘姜家吃绝户,现在又是哪个露出了苗头?

不怪姜迎花往坏了想。

实在是她怎么推也推不出一个好的方向来。

马大嫂不是挑拨离间看不得人好的那种人。

她犹豫着问她关于成婚有什么打算,话语中点出她租下了主街铺子,肯定少不了提亲者,意思便是提亲的人并非真心,而是冲着钱财来的。

要不是有所耳闻,马大嫂肯定不会说这样子的话。

姜迎花气到嘴角扯出了一个微笑。

“嫂子放心,我怎么会把你往坏了想?”

“成婚相关的事,我心里有些打算,只是还没跟家里商量过,多谢嫂子今日提醒。”

之后的半天时间,姜迎花心情算不得好。

本来打算中午将摊子暂托给马大嫂,自个儿去粮铺、肉摊打听一下米价肉价,好将礼品单上的东西置办起来的,也改成了下晌收摊后去的。

她没问马大嫂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能说马大嫂肯定已经说了,没说的,她以后自然会知道。

到了晚上,姜迎花摒弃杂念坐在卧房的桌子前。

所有的账,算一遍是万万不够的,复核十分重要。

她点亮屋子里的灯,将年账再度复核,确认无误了,开始按今天打听到的货价估算几张清单上的物品全部购置起来需要花费的银两。

有几样早上列到单子上的,她此刻思忖一番,觉得华而不实,便一一划掉,改为更实在的东西。

且,她想了想,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并不能够完全花完。

虽然城内集市的生意会一直做到过年,哪怕城外两条生意链停掉了,她也还是会有进项。

但是,将钱花得一文不剩总是让人很没安全感的。

作为家里生意的掌舵人,她该规避风险,不求赚得盆满钵满,但求万无一失。

二十两银子里取五两银子另收起来,作为开年买黄豆、面粉、糖等等生意材料的货款,这两个月集市上的生意经营所得,全存下来做来年装修铺子的资金。

姜迎花签契时谈好了铺子移交到她手上的日期——自明年二月初一始。

她盘下的铺子,前头店主急于出手,姜迎花哪怕从两日前接手人家也是愿意的。

不过,姜迎花算了比账,谈下了自二月份开始接手。

年前接手铺子,理论上来说可以靠人们囤年货的当口赚一笔。

然,年关过后一整个正月也难熬。

家家户户都买足年货过年的,正月份怕是很难有什么生意。

另一遭是,她想把一间铺子变成两间铺子。

如果腊月里接手铺子,慌慌忙忙准备起来,打柜子、做隔断,也不一定能确保在年前完成所有装修。

就算装修完了,她确定能够把开业所需的食材全部准备出来吗?

她要顾生意、要盯装修,还要将买来的海棠酥、荷花酥的方子多多试做几次。

……零零碎碎如此多的事情,她怕贪多嚼不烂,年前无法开业,临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于是索性把时间推迟了。

一切自二月份开始。

过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段时间生意必然清闲,忙了大半年,她可以好好歇息一番,顺便把新铺子怎么个隔断法想明白、设计好。

过了十五,可以上赵家,请赵家老爷子开始帮忙打柜子、做桌椅板凳。

木工是要耗功夫的,待赵老爷子做好这些了,估计刚好到二月份了。

姜迎花借了本黄历看过,明年二月初一宜开工、破土、竖柱、上梁等等,是个适合动工的好日子。

到时她提前找好泥瓦工,二月初一当天就去开工做隔断,如此不出十天,一切准备完毕,铺子马上便能开门经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