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改变的不仅有气温,天亮的时间也延迟了。
去城外做生意的表兄弟们,不得不摸黑赶长路。
不知道谁,昨晚挑水撒了一点在巷子口,夜晚的霜冻将水变为了冰。
姜迎花送挑着豆腐出门做生意的两位表哥到巷子口,因看不清脚下,滑了一跤,险些把今天备好要卖的货全撞翻了。
稳住身形后,半晌心都是慌的。
等气顺匀了,她努力镇定地对着陈乘文、陈乘武叮嘱:“家门口的路都滑,山路和田坎绝对更不好走。你们要小心,翻了货不要紧,别把自己摔伤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天寒地冻的,如果出了万一又没养好伤,留下病根可不得了。
“放心,我们两个布鞋外还套了一双草鞋呢!摔不着的。妹子别送了,快进家门去烤烤火。”陈乘武如此说。
冬天所有人都猫冬,不会起太早。
可惜日头短,城外的生意要早些出门,不然一天下来往返不了一趟。
最近个把月,表兄弟们挑货出城去了,姜迎花还能进家门歇半个时辰,再去集市出摊。
尽管很久不曾出城,但是姜迎花习惯每天早上送表兄弟们一段路,直至到东、西城门的分岔口,看着他们一人往东城门,一人出西城门。
东城门,通往桃花村方向。西城门,通往府城。
为何陈乘文、陈乘武要分别走两个方向?话要从头说起。
因着王多福被抓,姜迎花很久没出过东城门,天天待在城里守着集市这个小摊,闲暇时间稍微多了些,有更多时间顾家了。
每日卖完货、备完货,她还有半个多时辰的空隙陪一陪姜老汉父子。
左右无甚娱乐活动打发时间,她就请赵家老爷子继扶手之后,打造了一张木的轮椅。
姜迎花倒不会画图,依然是靠描述,赵家老爷子凭着做木工的丰厚经验,依着她的意思给她把东西造出来了。
轮椅的轮子方面,姜迎花以为就是纯木打造,但赵老爷子提出,可以造一个马车那样的车轮。
马车的车轮,轮子外包一层铁皮,能更耐用、耐磨。
姜迎花不懂,但也知道铁肯定比木头耐磨。
最终赵老爷子制作的轮椅成品十分让人满意,外观大体与姜迎花想象中的一样,仅仅重量方面比现代用布、钢材、塑料等等相结合的轮椅要重些。
试用了轮椅后,为了更加方便姜承香,姜迎花跟姜老汉沟通了一下,把家里几间房的门槛都拆掉咯!
拆掉门槛门便短了一截,又把几张木门卸下来,请赵老爷子重新做了一段加长。
以往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要靠别人抱着、背着,现在自己轻轻推动两个轮子便可在家中、院子里活动,姜承香既不可思议,又十分满足,渐渐的,人都变阳光了。
夏天的某一个傍晚,大伙儿坐在院子里歇凉。
姜迎花坐在姜老汉旁边为他通经活络做按摩,姜承香坐在姜老汉另一边的轮椅上,为他们父女两扇风。
凉风习习,不知道多舒服惬意。
姜迎花为姜老汉揉动着关节,随意问到:“封水府城比汨阳县热些还是凉快些?”
小姜迎花是没去过封水府城的,姜迎花更加没去过。
倒是姜老汉曾带姜承香去府城治过病,他们父子两人都是去过的。
姜老汉说:“那自然是凉快些。”因为封水府城在更北方。
话题落到了府城上头,姜老汉也回忆起了那次去府城的经历,由路途上要花费几天时间,细说到途中遇到了两位好心的引路人。
姜迎花时不时问一两个问题,姜承香偶尔补充一些姜老汉没讲完的细节。
聊着聊着,姜迎花脑子里冒出了生意经。
瞧瞧!以前她只记得把生意往城外桃花村那边做,甚至还把生意发展到隔壁沂水县,怎么没想过往府城方向发展呢?
靠近府城的地方,应该会更繁华才对!
不过,她很快又想起前头姜老汉说,去封水府城,坐牛车、驴车要走个十来天。
隔着如此之远,出西城门往府城那边去大概也繁华不了太多。
姜迎花心灰了片刻,很快又打起精神——哪怕是寻常村落,增加一片市场也是不错的。
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后,姜老汉仔细回忆起来。
很快,他说的话,简直让姜迎花暗语了一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往府城那边去,有个村子挺好。里头的村民日子比县城一些人家还要好过。”
“那村子名叫十二宅。”
“啊?”
十二生肖姜迎花倒知道,十二宅,一时半会儿真没听出来是个什么名堂。
听姜老汉细细说来,她就懂了。
原来是百年前,一名在封水府城发了家的富商回乡盖了一排青砖大瓦房。
房子不多不少,正好十二间。
‘十二宅’不是十二栋宅子的意思,而是十二间屋子。
明白了意思,姜迎花追问里头村民日子怎么个好过法,难道他们不用种地?都跟着富商做买卖?
“……”姜老汉一时语塞。
十二宅的村民吧,也跟其他乡下村民一个样儿,得种地,但是“余钱多些,家家都能吃上一天三顿的大白饭,他们村子里就有一个屠夫,隔三五天杀一头猪,猪肉不用外销,本村人就能买完。”
百年前建十二间大瓦房的富商已经没了,他后人还在,听闻生意比那富商做得更大了,后人如今住在皇城,天子脚下。
每年呢,那家后人都会差使人回乡,给村里一笔祭祖费、修缮祖坟、老宅的费用。
干这些修缮活计肯定从本村找人嘛,工钱高,活儿也不难,天长日久的,一年年积攒下来,那村里子的人们日子当然好过了。
姜迎花脑筋急转,心想:这么有钱的一个村子,岂不相当于县城内的市场了?
隔了几日,她便放下集市的生意,跟着表哥陈乘文出西城门,向着府城的方向,一路踩点,一路规划出了一条新线路。
新线路有包括十二宅在内的五个村子。
试行售卖了一段时间后,生意不错,这条线路正式确定了下来,到如今已经经营了几个月。
他们拦着姜迎花不让她再送去平时那个岔路口,姜迎花便停下步子在巷门口目送他们一段,搓搓手,回了姜家。
早晨做了豆腐,灶屋一灶膛火烧得很旺。
现下没添柴了,灶膛里仍剩着一灶红彤彤的余烬。
她熟练地坐到烧火凳上,却没像前几天一样揣着手打盹,反而从怀里摸出了一本小账册,拿了一块自己削尖的炭在上面算起了账。
年底了,昨天姜迎花听说外头酒楼、店铺都开始盘年底的账了,才恍然想起自己也该把自家做的小本买卖总一总账。
不仅要弄清楚自己究竟赚了多少钱,还要根据收益来决定给帮工的表兄弟们准备多少年终福利。
天冷,眼下已非农耕时节。
不是农耕时节地里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城外多数人家就不乐意花钱买零嘴了。
天气恶劣,生意又不太好,加上今晨差点滑倒这一遭,姜迎花觉得不如早些把账统出来,早点准备好表兄弟们的年终福利、年终奖,待汨阳县落下今冬第一场雪,就将城外今年的生意彻底关停,明年开春再续。
姜迎花前世就是干会计的,做了几十年的账。
打做生意以来,她月月总账,每笔出入都算的清楚,记得明白,现在总账,不过是把前面的月账复核一遍,半个时辰不到,年账已经总清楚了。
除去各种成本、工钱,今年一年营收的纯利润是二百四十五两银子整。
虽然总账显示今年赚了这么多钱,但是目前姜迎花手头只余了二十两。
她当然不是个败家的人,是有些大的花销耗去了不少银钱。
第一桩:姜迎花从四月起开始请大夫为姜老汉治病,二十两银子一个的疗程,至今为止做了三个半疗程,共花费六十两。
这部分钱花得很值,姜老汉讲话通畅了许多,吃饭不再需要喂食,穿夏天、秋天的薄衣服可以自己慢慢穿好。只冬天棉袄较厚,穿衣时需要帮忙扯扯袖子。
连拉撒也无需人照顾,给他买了一个木制的马桶,他想方便的时候,自己翻个身,扶着床边的扶手起床,再拄着拐杖或扶着屋子里的扶手就能去解决内急。
平时他可以扶着扶手在院子里单独行走一个半来回了。
第二桩:两天前,姜迎花盘下了汨阳县主街一个铺面,花费一百五十两。
这一百五十两银子包含了那间铺子一年的房租和前店主留下的所有糕点模具。
为什么会盘下铺子?
理由可太多了。
集市摊位小,平时摆卖三四种货还好,一旦货物准备在五种往上,就会十分难以摆放。
偏偏姜迎花把豆腐做出了太多种花样,白豆腐、豆腐脑、凉拌腐竹、百叶豆腐、香干、豆浆、油豆腐、豆渣饼……
有条件的话,光这些豆制品她都能支个摊儿了,没条件摆,她只能玩现代季节限定那一套:春夏秋冬售卖不同的豆制品。
这个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不一一赘述。
除了这许多种类的豆腐,还有麻花、小花片等等她陆续研磨做出来的零嘴、糕点,集市小摊都难以摆下,全部品类都挑着在城外叫卖更是无法做到。
总之,她觉得如果有间铺子能摆下她所有的货物,那就最好不过了。
前两个月她手头有了余钱便在琢磨开铺子的事,本打算明年开春后再正儿八经找找铺子的,孰料十天前听闻主街有家铺子转让。
她专门过去里里外外瞧过那铺子,又宽又深,位置又好的一个铺面,完全可隔断开做两家小门店。
前头店主开的转让价是一百五十两,在姜迎花之前,有个买主压价到一百两,店主不愿意转出。
而一百五十两的价属实高了。
对门朱伯娘家租的铺子——虽然小小一个食肆,位置也不在主街,但是一个月月租仅需五两银子。
那家铺子后来又有一个出价到一百一十五两的买主,店主直言,一百五十两,一文不能少。
打听了得知,那家店本是做糕点生意,此番把铺子转出去,是连同做糕点的那些模具一块儿出手。
前头两个买主想租了这铺子做其他生意,一是觉得那些糕点模具没用,二是算上那些糕点模具也觉得不值一百五十两。
于是去了几波看铺子的人,都没谈拢价格。
那铺子面积大,可隔做两间,一间卖零嘴,一间卖豆腐等熟食。
姜迎花实在是心动,盘算一番后上门报了价,一百三十五两。
看铺子的所有人里,姜迎花是报价最高的。口气一直很硬的掌柜态度稍微软和了一点。
解释自己不仅是要卖了铺子,连同祖传做糕点的方子也预备卖掉两样。
一百五十两分文不能少,概因那既是救命钱,也是安家钱。
掌柜的那不争气的儿子在府城欠了赌债,因为是独子,哪怕他荒唐,掌柜的两口子也只能含泪卖掉铺子为儿子还债。
此次还掉债务后,他们打算搬离封水府,去更贫寒的北地安家。
既可以让独子远离封水府城那一帮子狐朋狗友,从而戒赌,又或许能用还债剩下的钱去更贫寒的北地重新置个铺子。
因预备安新家的地方是与汨阳县相隔千里之地,掌柜的才愿意把糕点方子一并出售两种。
姜迎花会制作的糕点款式都很简单,毕竟她没有正式学过烘焙。
麻花、小花片是受欢迎,不过要是专门开间糕点铺子……诸如此类的小零嘴镇不住场子。
掌柜的缺钱,姜迎花缺少几种款式好看,上得了台面的点心方子。
历经一番交涉,两人交易达成。
一百五十两买下铺子一年的租用权、店内所有糕点模具、柜台、桌椅板凳和海棠糕、荷花酥这两样款式繁复好看,味道亦不错的点心制作方子。
至此,两百四十五两只剩下了三十五两。
但其实,在此之前的大半年,人情往来、添衣置物也零零碎碎花去了十几两。
如今姜迎花手握二十两银子,置办年货、给表兄弟发完年终福利、给外祖、舅舅们买新年礼……大概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