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HH小说网 > 《车站 > 第41章 番外:纤纤(尾声)

第41章 番外:纤纤(尾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年后,纤纤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自愿来到烟台的一个小渔村,在那里的一所初中担任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

这座小渔村坐落在一个完全与大陆隔绝的小岛上。小岛面积不足两平方千米,据说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至今,岛的北端依然保留着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小岛与大陆相距万米之遥,由于交通不便,平日里只能依靠渔船通航。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整个小岛便会完全沦为“孤岛”。岛上居民不足千人,主要以打渔为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岛上淡水极为稀缺,平常仅靠收集并储存地表雨水,经过过滤和净化后饮用。整个小岛仅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据悉是由一位旅日华侨出资修建。无论小学还是初中,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小学老师几乎要兼任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初中情况稍好一些,每个学科也只有一位老师负责授课。几乎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偏远又贫困的小渔村工作,所以毕业时,纤纤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学校所隶属的教育部门的聘任,成为一名正式的在职公办教师。

对于纤纤的这一选择,父母自然是坚决反对。爸爸几乎是咆哮般地冲她吼道:“就凭你这条件,还有在大学的成绩,不考研也就算了,在大城市找个教师岗位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再不济回咱这小城,虽然我不在教育口了,但凭我这么多年攒下的人脉,也能给你找个好学校上班。你咋就这么死心眼,非要去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妈妈则声泪俱下地劝她:“闺女啊,爸妈都老啦,就盼着你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你这一跑那么老远,冷了热了都没人给你照应着,要是出点啥事儿,我和你爸那可真是干着急没办法,你让我俩这心可往哪儿搁哟!”

望着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庞,聆听着他们一声声恳切的规劝,纤纤的心中也涌起一阵酸涩。然而,他们的话语却丝毫未能撼动她的决心。其实早在七年前,当她踏上前往省城的列车之际,父母便已无法掌控她的意志了。三年的高中生涯,她极少回家。即便寒暑假,她也选择留校学习,只有过年时才与父母短暂相聚数日。高二的选科分班,乃至高考填报志愿,她都未曾与父母商议便自行决断。大学四年,因离家较远,她更是长年不回家,就连春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父母想她想得紧了,千里迢迢跑到济南来看望她,她也仅仅是与他们吃几顿饭,或是利用双休日陪他们逛逛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而已,甚至与父母交谈时也是淡淡的。她并非无情之人,只是与父母着实没有太多共同话题,更不想再回到这个令她厌恶并感到窒息的家庭环境之中。尤其是有一次,她无意间听到妈妈悄悄对爸爸埋怨道:“都是章玉这小子把咱闺女的魂给勾走了。”自那以后,她觉得自己与他们更是无话可说了。她越来越觉得与父母之间仿佛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也是从那一刻起,她更加坚定了远离这个家庭、去追寻属于自己生活的决心。

大一那年的暑假,她跟随学校的志愿者支教团队,第一次踏上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从那时起,纤纤就被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在她眼中,这座小岛宛如一颗被遗落在浩瀚大海中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那海水,清澈得让人惊叹。站在海边,能清晰地看到海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这个神秘的水下世界。长达数公里的海岸线也别具特色。海岸是由沙岸和岩岸混合组成的,岩石巍峨耸立,形态各异。每块岩石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坑坑洼洼,诉说着小岛历经的风雨沧桑。沙岸则洁白细腻,厚厚的细沙下藏着无数的贝壳,大部分都不再完整,却在海浪的冲刷下洁净而光滑。岛上植被极佳,有大片的刺槐林,空气清新纯净得仿佛能洗涤人的灵魂。岛上的居民虽生活贫困,却淳朴善良。纤纤最喜欢站在高高的岩石上眺望大海。每到那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就会扑面而来。海,是如此的浩渺无垠,它向远方无限延展,直到与天际融为一体,让人无法分辨出哪里是海的尽头,哪里是天空的起点。海浪层层叠叠地涌来,永不停歇,每一朵浪花都是大海的怒吼,每一道波纹都是大海的诉说。在这浩瀚的大海面前,纤纤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如同沧海一粟。然而,正是这种渺小,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海宽阔的胸怀与伟大的力量,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心胸也变得格外开阔,仿佛能容得下整个世界。此刻,她终于体会到章老师为什么要给自己改名为“海天”,也只有他,才配拥有这个大气磅礴的名字。

在那个暑假里,纤纤还意外地邂逅了两个熟人——柳笛和苏沐阳。那个黄昏,当纤纤看见柳笛静静地伫立在岸边最高的那块岩石上,一动不动地凝望着缓缓下沉的落日,而苏沐阳则如一个忠诚的哨兵守在岩石下方,一瞬不瞬地盯着柳笛时,她忍不住发出惊喜的叫声。两人听到她的声音后,也满心惊喜地飞奔而来。分别长达四年之久,再次相逢,三个人都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一番畅谈之后,纤纤方才得知,这个小渔村竟是章老师生前常常光顾的地方。“章老师曾对我说,高二的那个暑假,他第一次来到这里,便立刻被这里的大海深深地吸引住了。”柳笛渐渐陷入了回忆之中,“那一次,他在这里整整逗留了一个假期,背着画夹跑遍了海岸线的每一个角落。从那以后,每个暑假,他都会来到这里,一住至少一个月。你看到那里了吗?”她抬起手指向西北方向,“那里有一座面积不到四公顷的天然无人岛,岛上尽是大片大片嵯峨耸立的岩石,那是章老师最喜爱去的地方。我们也正是在那里,将章老师的骨灰撒入了大海。”

纤纤的笑容瞬间收敛,脸色变得严肃而郑重。她缓缓站起身,顺着柳笛所指的方向竭力眺望。暮色将海面与天空糅合在一起,远处的景致已经模糊难辨。然而,在纤纤的心中,这个小渔村、这片海以及不远处那个无人的小岛,已然变得神圣起来。

“你每个暑假都来看他吗?”纤纤情不自禁地问。

“我不必特意来看他,”柳笛平静地回应,“因为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纤纤怔怔地望着柳笛,在那一瞬间,她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潮水般汹涌上心头。一旁的苏沐阳也是一脸凝重,苍茫的暮色中,他眼角点点泪光依旧清晰可见。

“不过我的确每个暑假都会来到这里,而且会住上很长一段时间。”柳笛继续用那平静而自然的语气说道,“过去是我爸爸,也就是苏文教授陪着我。自从去年沐阳考上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后,这份‘苦差’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我可没觉得这是一份苦差!”苏沐阳连忙解释道,“这里的景色那么美,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而且来到这里,我总觉得离章老师又近了许多,仿佛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之中。”他看了柳笛一眼,“他一直和你在一起,可没一直和我在一起,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有那份资格和福气。”

“所以啊!对于你来说,这永远是一份美差!”纤纤略带调侃地看了苏沐阳一眼,“一份求之不得的美差!”

这句话一出口,三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苏沐阳有些羞涩,柳笛却显得很坦然。

接着,柳笛向纤纤讲述了自己来到这里的缘由。原来,章老师向来有写日记和随笔的习惯,竹吟居中留存着大量他的手稿。章老师失踪后,这些手稿就一直由苏文教授悉心保存着。出于对章老师隐私的敬重,苏文教授从未翻看。直至处理完章老师的后事,他才郑重地将这些手稿交到柳笛手中。于是这几年间,柳笛利用课余时间,陆续把部分手稿整理成文集出版,诸如《风敲竹韵》《燕园记事》《人在巴黎》《故乡的声音》等。这些文集在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纤纤高中的语文老师和大学的教授们都在课堂上谈论过其中的作品。自然,纤纤也将这些文集一一购买,与那本《海天寄语》一同收藏,反复阅读,里面的大部分文章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在整理手稿的过程中,柳笛意外发现了一部快要完成的长篇小说的手稿。这部小说就是以这个小渔村为背景,鲜活地展现了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与命运奋力抗争、努力摆脱贫困的历程。为了创作这部小说,章老师多次来到这里进行采风。他不辞辛劳,走访小渔村的几乎每户人家,用心观察村民的生活,倾心倾听他们的故事。不仅如此,章老师还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展开调查和体验,同时查阅大量文献,从而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竹吟居,他采访后整理的手记竟装满了两大纸壳箱。正因如此,小说对不同的时代背景描写得入木三分,恰似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读者眼前缓缓展开;对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仿佛跃然纸上,有血有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根源揭露得深刻入骨。章老师将这部小说命名为《赤潮》。因为他曾亲眼目睹一次赤潮的爆发以及给小渔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那场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他借此自然灾害,形象地比喻诸如腐败、贪婪、短视、传统守旧思想的禁锢与阻碍,甚至是输血式扶贫引发的惰性等因素。若这些不良因素不加以根治而泛滥成灾,就如同海中无节制繁殖的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导致鱼虾等大量死亡一般,这些因素也会制约经济发展,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永远无法摆脱贫困。通过这样的描写与命名,小说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更引发人们对于贫困根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如何根治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探索。柳笛和苏文教授在阅读了章老师的手稿后,都深受震撼。他们几乎立刻做出了相同的判断:这部小说一旦出版,必定会引起轰动。苏文教授甚至断言:“就凭这一部作品,海天就可以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可惜,章老师没有把这部小说写完就遭遇火灾而失明了。不过庆幸的是,他已经列出了详细的写作提纲,包括情节的发展脉络、人物间的关系及命运走向,甚至采访手记都分门别类整理得清清楚楚。按照他的计划,小说分为三部,每部约三四十万字,三部合起来就是一百万字。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已经完成并进行了修改润色,第三部也写了十万多字,但尚未整理修改。看到这种情况,苏文教授当即对柳笛说:“柳笛,你一定要替海天把这本书写完,我负责联系出版,就算是你们两个人的合著。由此,你和海天的名字,就可以在这部注定传世的著作中永远并列在一起。”

纤纤越听越惊讶,越听越兴奋。听到最后,她竟然一跃而起,在原地转起了圈子。她的脸颊绯红,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一起一伏的胸口彰显着她内心的澎湃。“太好了!太好了!”激动之下,她竟有些语无伦次,“柳笛,你一定要把它完成!替章老师把它写完!你……是不是已经写完了?”

看到纤纤兴奋而急切的模样,柳笛和苏沐阳都忍俊不禁。柳笛将她按到之前坐着的那块岩石上,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瞧你急的!写一部长篇小说哪有那么容易?续写章老师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我怎敢轻易动笔?而且苏文教授说,如今距离小说创作的年代又过去了将近十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使小说内容不脱离时代节拍,就必须对第三部进行重大调整,增加新的情节,必要时还要改变情节发展脉络和人物命运走向。所以每年暑假,我也会来到这里,像章老师以前那样进行采风。幸运的是,这里的人几乎都认识章老师,对他印象颇佳,我的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小说的结构和情节走向有了比较成熟的构思与把控。另一个难题是,小说的前两部章老师都是用手写完成的,而现在出版社接收稿件都要求是电子版。整整两大箱子的手稿,摞起来怕是得有三米高,要把这些手稿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里,谈何容易?可为了创作的保密性,这件事又不能由外人去做。好在前年文俊考上了北大,去年沐阳和袁珂也双双考研成功,进入北大中文系,再加上成功保研的郑钦典,他们四个利用课余时间分头将这七十余万字输入电脑并校对完毕。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在去年暑假毕业后正式开始动笔。幸亏我和沐阳都在苏文教授手下读研,他特地安排我们研究同一个课题。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由沐阳一人承担,苏文教授只给我一个任务——全力以赴把小说写完。所以,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说创作上,现在已经写了一半多了。这次来是为了后续创作进一步收集资料。如果顺利的话,估计明年这个时候小说就能杀青,年底时就可以顺利出版了!”

“太好了!太好了!”纤纤似乎只会用这个“太好了”来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兴奋了。她一把拉住柳笛的手:“我和你们一起干!别的忙帮不了,打打杂跑跑腿还是可以的。我们要在这里支教整整一个月呢!”

于是,整个暑假,纤纤利用支教之余跟着柳笛他们东奔西跑。甚至在支教结束后,她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