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HH小说网 > 你和朝阳一起存在 > 第33章 春节·足迹

第33章 春节·足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年二十九陈铭生一直在厨房里忙碌着,杨昭有些好奇,推门进去,“明天不是回我爸妈家吃饭吗?在忙什么?”

“做肉皮冻。”

“嗯?”杨昭想起来去年在旧金山医院里陈铭生说的,“做好了吗?”

“快了,你看看。”陈铭生打开了泄了压力的高压锅,夹着拐杖从锅里倒出来带着根根肉皮的汤。

“这是肉皮冻吗?”杨昭笑了,“这是肉皮汤。”

“还没冻上呢,放凉了以后放进冰箱里,冻上就是肉皮冻了。”陈铭生的语气里带着笑意,“我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箱,直接放在窗户外面,西宁啊,那时候零下十度吧,我就趴在窗户边上,看它慢慢凝固。”陈铭生说着,把肉皮汤倒在一个略深的方形的不锈钢烤盘里面,“放进冰箱里,晚上就可以吃了。”

吃晚饭的时候,陈铭生凉拌了一盘肉皮冻,做法很家常:拍了两瓣蒜,加上零星的葱丝,倒上醋生抽和麻油。肉皮冻完全不像下午的那锅汤,经营剔透的肉皮冻像一块温润的美玉,半透明的质感中,散碎着点点肉皮碎。

杨昭轻轻夹起一块,肉皮冻微微颤动,Q弹的质感让人垂涎欲滴。放入口中,先是感受到它爽滑的触感,如同丝绸般在舌尖轻轻滑过,紧接着,浓郁醇厚的肉香伴着作料的鲜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好吃吗?”陈铭生问。

“嗯,好特别的口感,好有家的味道。”

陈铭生乐了,“你都吃出我家的味道了?小天也尝尝。”说话间,他给小天的碗里夹了一块肉皮冻。

“我吃出来了,说不定,我们之前真的见过,在天涯海角的某个地方。”

“是吗?”陈铭生一边扒饭,一边笑着应和,“明天带点回家去,给你家里人尝尝。”

“好。”

除夕早上,他们把属于他们自己的春联和福字,贴在了家门口,迎接属于他们的2016丙申猴年。

除夕当天,吃过午饭,杨昭陈铭生和杨锦天一起,回杨昭的父母家过春节,杨昭家的春节,非常热闹,家里面所有的亲戚都会过来,热热闹闹一大家人。

陈铭生今天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他在洗手间对着镜子,认真的刮胡子,他探着身子,把下颏上细小的胡须剃得干干净净。

“陈铭生,你还没好吗?”杨昭从门外探出头。

“来了。”陈铭生对着镜子又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然后走出去。

他们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新年礼物:送给长辈的茶叶和红酒,送给孩子们的饼干和糖果,陈铭生从冰箱里拿出来切好的肉皮冻,然后用冰袋装好。

“怎么还要用冰袋,直接带着不就行了?”

陈铭生乐了,“车里温度高,等会你拎回去的就不是肉皮冻了,是一袋子肉皮汤,就像你昨天看到的那样。”

“这样啊……”

“嗯,当然了。”陈铭生揉了揉杨昭的头发,“走啦,回家了。”

等他们三个人到家,家里已经来了不少亲戚,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杨昭的妈妈开门,就引着陈铭生和杨昭去给爷爷拜年。

杨昭的爷爷已经90多岁了,头发和胡子已经全白了,但是精神依旧很矍铄,眯缝的眼睛里带着不朽的光。

说完了拜年的吉利话,杨昭的爷爷拉着小两口亲切的拉家常,“小陈是警察对吧?”

“是的,爷爷。”

爷爷絮絮叨叨地说:“警察好啊,亮正义之剑,守万家灯火,你们不容易啊。”

杨昭的爷爷问了陈铭生工作上的一些事,又转过头问杨昭最近的工作和生活,陈铭生没有走开,他也很认真地坐在爷爷的身边听着他们聊天和沟通。

这个时候,杨母从厨房出来了,她站在厨房门口,问坐在客厅里面的杨父,“老杨,鸡和羊杂你准备怎么弄?”

杨昭的父亲想了一下,憨笑着反问道:“不是你买的吗?”

两个人都看着对方,没说话,一瞬间,时光仿佛凝滞。这时候,陈铭生站起来,跟爷爷说了一句“失陪一下。”就走到厨房门口,跟杨母说:“阿姨,我来做吧!”

杨昭的妈妈有点不可思议,“你可以吗?”

“应该行,我试试。”

杨母把陈铭生带进了厨房,杨家的厨房很大,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岛台,洗切炒都有各自的空间,厨房里面有几位年龄比较大的阿姨在里面忙碌着。

杨母很热心的给陈铭生介绍,又把陈铭生介绍给大家,“这是小昭的男朋友小陈,之前跟大家提过的。”陈铭生笑着跟杨昭的亲戚们打招呼,然后问杨母,“阿姨,家里有粗盐吗?粒子很大的那种。”

杨母想了一下,从角落的橱柜里给陈铭生拎出来一袋粗盐。

陈铭生先清洗羊杂,他把羊肚、羊肝、羊大肠、羊小肠、羊腰一股脑倒进盆里,撒上粗盐,开始搓,杨母站在陈铭生后面,看他操作,“小陈,加粗盐是做什么?”

“阿姨,羊杂腥味大,粗盐的盐粒子大,摩擦力就大,就很容易洗。”陈铭生一边洗一边很认真地跟杨母讲。

“小陈做过吗?”杨母问道。

陈铭生有点腼腆地笑了,“其实没有。小时候,我看我妈妈做过,那时候羊杂便宜,我妈妈经常买。一来二去,就会一点。”

陈铭生有条不紊地处理着羊杂,处理完,又去处理鸡,看到杨昭的大妈,面对两只活蹦乱跳的牛娃,不知道怎么下手,陈铭生又开口,“大妈,我来吧。”

他很从容地站在水池边上,先用刀背把牛娃拍晕,然后在牛娃后颈处下刀,去头去皮,不一会儿,牛娃就处理干净,陈铭生把洗干净剥了皮的牛娃重新端给杨昭的大妈,“大妈,处理好了,后面您来。”

陈铭生转身,又很从容的回到灶台边上忙着自己手上的事情,起锅烧油,陈铭生准备把鸡做成他小时候经常吃的味道——大盘鸡。

杨昭的大妈一直偷偷在身后看着陈铭生,趁着炉灶的嘈杂,她忍不住走到杨母的耳边问:“你上次说小陈哪里不方便?”

杨母指了指自己的腿,“右腿截肢。”

大妈瞪大了眼睛,“真的?”

杨母点点头,“嗯,那还有假?我和她爸爸看到的,在家里拄个拐杖。今天家庭聚会,肯定不会那么随便,穿了假肢的。”

杨昭的大妈重新打量着在灶台边上忙活的陈铭生,“一点都看不出来啊,干活好利索,上次我让我们家那口子杀牛蛙,弄得到处都是血,最后还是我上,你看看人家小陈,两三下都搞得好好的。”

杨母笑了,她忍不住夸,“他是真能干。”

大妈点点头,“要我说,腿都是小问题,关键是知冷知热,知道心疼人。”

杨母接着说:“我开始跟老杨也不同意,我们俩一听残疾人,根本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最后,还是小天让我们过去看看,你猜怎么着,人家年轻人过得比我和老杨还好,房子收拾的利利索索的,饭做的也好。行,我们两个心服口服。做爸妈的,不还是希望小昭过得好吗?你说是不是?”

两人聊的正开心的时候,杨昭跑到厨房里来了,杨母看到,打趣地说:“你这个丫头,又不会做饭,跑到这里干什么?”

“我看一看,学一学不就会了。”

杨昭绕过岛台,凑到陈铭生跟前,“陈铭生,你做什么好吃的呢?”

“大盘鸡,还有一个烩羊杂。”说完陈铭生把杨昭往边上拉了一把,“小心烫到你。”

杨昭笑了,她拿筷子从锅里夹出来一块鸡肉。

陈铭生笑着叮嘱,“有点烫啊。”

”嗯。“杨昭夹到自己的面前,吹了吹,然后轻轻咬了一口。

“怎么样?咸不咸?”陈铭生看着杨昭。

“刚刚好,好好吃,你尝尝,有点烫。”杨昭把剩下半块肉又吹了吹,又喂给陈铭生,

陈铭生认真地咀嚼着,然后很满意地笑了,“好像还不错。”

“陈铭生。”

“嗯。”

“要不我跟你学做饭吧。”

“你之前不就学了吗?结果学失败了,这次真要学了?”

“嗯。”

杨昭的大妈站在身后,指了指灶台边上两个依偎在一起的身影给杨昭的妈妈看,“诺,你看小两口多甜呢!”

杨昭的妈妈也笑了。

天色渐渐暗了,窗外的爆竹声和烟花的声音也越来越密集,年的脚步近了。

年夜饭之前,杨锦天带着家里的小孩子们去门外放鞭炮。回到家,三大桌子丰盛的年夜饭已经摆上了桌子,杨昭的爷爷奶奶和家里的长辈们坐在第一桌,杨昭陈铭生还有一些亲戚坐在第二桌,杨锦天带着小孩子们坐在第三桌。

杨昭的爷爷开始了新一年的祝酒词,依旧是带着老学究特有的冗长晦涩,家里的小孩子们对待美食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杨昭抬眼看向陈铭生,他很耐心的坐在椅子上,听着爷爷的祝酒词,眼中净是岁月静好的温和与平静。

祝酒词讲完,全家一起端起酒杯,共同举杯,祈盼新一年的平安与富足。

窗外已经是漫漫的夜晚,除夕的辽城,又开始飘雪,窗外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屋却是温暖无比,家人相伴的温馨将年夜饭的节奏推向高潮。

餐桌上,杨昭的筷子刚刚准备去夹碗里的香菇,结果一滑,没有夹到,刚一回神,陈铭生已经把那个香菇夹到了碗中,杨昭抬头,正迎上陈铭生暖暖的笑,“胳膊长还是有优势的,对吧?”

餐桌上,杨昭的婶婶尝了一口陈铭生做的烩羊杂忍不住赞叹,“这个烩羊杂做的真不错,一点膻味都没有,跟我之前出差在宁夏吃的,味道一个样,很正宗。”

大家听到赞叹,都忍不住动筷子。

杨母笑了,“小陈是青海的,西北菜做的很好,大盘鸡也是他做的,肉皮冻也是,味道都很好。”

杨昭的伯伯尝完,笑着说:“我们家的厨房终于有男同胞的身影了,不错不错后继有人,来小陈,我们喝一杯,年轻人,真不错,祝你和小昭幸福甜蜜。”

陈铭生站起来,双手端着杯子跟伯伯碰杯,“谢谢伯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