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初冬愈发深了,风穿过胡同巷子,带着叶子最后一丝枯黄的脆响。清晨,许川站在鼓楼大街尽头的茶馆门口,望着对面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Liya正站在洒满阳光的拐角,脖颈裹着深蓝色的羊绒围巾,眼神柔软又坚定。
她刚从法国大使馆那边办完签证延期的手续,顶着清晨的冷风,脸颊被冻得泛红,却依然带着那种法兰西女人独有的从容和韵味。她朝许川轻轻扬了扬眉,那一瞬间,仿佛整个鼓楼都被晨光镀上了金边。
他们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相视,彼此眼底藏着前夜未尽的话题。前一晚,他们在后海的酒吧听完驻唱歌手演绎《La Vie en Rose》,情绪都隐隐上扬却又克制。Liya似乎在试图说些什么,许川却假装没察觉,点了一杯温酒说,“你应该听听这个版本的《玫瑰人生》,比老巴黎的巷子更有味道。”
Liya当时没回应,只是靠着他,头枕在他肩膀上,轻轻闭了眼。
“今天去哪儿?”她轻声问。
“陪你去看看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许川说,目光中透出些许认真,“你见过我诗里写的‘旧时光的屋檐下有猫’,今天,那只猫还在。”
Liya笑了,露出酒窝。
他们走过北锣鼓巷,穿过一条巷子,到达一个老四合院前。门口的灰砖斑驳,一只老橘猫慵懒地卧在门槛边打盹。Liya蹲下去轻轻逗它,猫却懒得理她,只在她靠得更近时,尾巴不耐地晃了一下。
“它叫‘小满’。”许川说,“我爸年轻时在法国留学回来就给它取了这个名儿,说是‘人生小满即是圆满’。”
Liya回头看他,那一刻,她仿佛真的明白了,为什么这个男人的眼神总是像旧书页一样温柔。
那天中午,他们在前门附近的北京饭店吃饭,点了地道的宫保鸡丁、京酱肉丝,还有一道Liya一直惦记的北京烤鸭。她坐在红木雕花的靠背椅上,像个新奇的旅人,眼睛闪闪发亮。
“我觉得,这比香榭丽舍的鹅肝还让我惊艳。”她用刀叉优雅地切着烤鸭卷饼,却忍不住用手拿起一块吃,“这叫,入乡随俗。”
许川看着她忍俊不禁,“你要真入了北京的俗,我得带你去试试卤煮火烧和炸酱面。”
“Deal!不过你得保证别让我胖。”她笑着,眼角弯弯,神情如雪中玫瑰,娇俏动人。
下午,天气突变,北京开始飘雪。他们在颐和园的长廊下漫步,雪花落在Liya头发上,化成一滴水珠沿鬓角滑下,许川下意识用手帮她拂去,那一下触碰,电光火石。
她望着他,有些迟疑地问:“许川,如果有一天我必须回法国,你会怎样?”
他沉默了一会儿,“我不喜欢远方,但我愿意为你跨越它。”
她的睫毛颤了颤,像湖面起风。
夜晚,他们回到什刹海附近的胡同民宿。屋里生着火炉,炉上沏着茉莉花茶,屋外雪越下越大。
许川站在窗边,看着雪景,低声说:“小时候,我一个人坐在这窗边写诗,幻想着有一天,有一个来自世界另一边的女孩,会在雪夜里靠着我。”
Liya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现在,你的诗实现了。”
他转过身,轻轻吻住她的额头。两人的气息在窗边凝结成雾,随着窗外夜色慢慢扩散。
他们没有点灯,只有炉火的橘光映着两人交叠的身影。他们坐在榻上,互相倚靠,像旧年里不肯醒的梦。
Liya低语:“我怕,我怕你爱的是诗,不是我。”
许川将她紧紧搂入怀中,“我写诗是为了你。”
那一夜,雪未停,爱未眠。
清晨六点,北京的雪终于停了。
Liya醒得很早,窗外是银白的胡同。她穿着许川的毛衣坐在窗边,双手捧着热茶,看着慢慢苏醒的京城。炉火未灭,墙上的钟滴答作响,她感到一种说不清的幸福——像一朵悬浮在冬日晨雾中的花,不真实,却温暖。
许川从床上坐起,揉着头发走来,伸手环住她腰,“你要是留在北京,这屋我给你改成工作室。”
Liya微笑,“那我得在墙上挂一面镜子,早晨起来照照自己,确定不是做梦。”
他们像所有相爱的人一样,在雪后北京的静谧里,享受片刻的永恒。但命运,总是在你最不设防的时刻,轻轻敲门。
午后,Liya接到一通电话。她接起来不到十秒,脸色骤变。
她关了手机,许川察觉她的不安,追问:“怎么了?”
Liya沉默了几秒,终于说:“Leon……他也来北京了。”
空气像突然冻结。
Leon——那位曾是Liya巴黎旧梦的男主角,也是那场地中海游轮上意外重逢的船长。那个在她生活中出现得太早,又离开得太突然的人,如今,却出现在她和许川情感稳固的节骨眼上。
“他说,他在你父亲的邀请下,代表法国某基金会来中法文化交流项目……你知道这事吗?”
许川眉心紧锁:“我爸确实说最近有外宾要来谈项目……但我没想到,是他。”
他父亲,是□□退休的高级顾问,近年受聘为多个文化交流机构的顾问董事。Leon若是借这层身份靠近Liya,这件事就不再是“巧合”。
傍晚,Liya和许川一起出席了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一个闭门交流酒会。她本想婉拒,但许川握住她手,说:“我们一起面对。”
酒会现场古典又冷峻,灯光昏黄,墙上挂着来自中法两国的画作与摄影作品,许多名流和文化界人士穿梭其中。
Leon出现在人群深处,穿着深灰西装,胸口别着中法交流项目的徽章。他的眼神穿过人群落在Liya身上,没有太多惊讶,只有一丝早已预料的温柔。
他走近,口吻平静:“Liya,好久不见。北京的雪,你还习惯吗?”
许川站在她身边,背脊挺直,“你来得真不是时候。”
Leon不动声色,“我只是在做我的职责。”目光却始终停在Liya脸上,“当然,如果能见到一些旧人,也是一种幸运。”
Liya退了一步,低声说:“这不是叙旧的场合。”
酒会后,三人被邀请共进简餐。在一间灯火通明的餐厅里,气氛紧张到极点。Leon频频试图和Liya回忆旧日,但Liya明显刻意回避。
许川终于忍不住,把酒杯重重放下,直视Leon:“你到底想干什么?”
Leon淡然一笑:“我没有恶意。只是想确认……她是不是还属于我。”
Liya忽然站起,语气清冷:“我从来不是属于谁的。”
那一刻,餐厅如坠入冰窟。
晚上回到民宿,许川一言不发地走进院子里抽烟。雪后的胡同冷得像一口井。他望着天上的月,烟一点点烧尽,内心却被一股不可遏制的焦虑填满。
Liya站在他身后,看着他肩膀微微颤抖。她走上前,轻轻把脸贴在他的背上。
“你相信我吗?”她轻声问。
许川没回头,声音沙哑:“我相信你。但我怕,命运不给我们机会。”
Liya拉着他的手放在自己心口上:“听见了吗?它只为你跳动。”
就在两人试图重新找回平衡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打乱了所有。
Leon主动对中法联合项目提出一个提案:邀请Liya担任巴黎文化交流展的联合策展人。项目时长一年,驻地巴黎。
这是一个前途光明、前所未有的机会——也是一次决定命运的选择。
“我该拒绝吗?”Liya问他时,眼中闪着挣扎的泪光,“可这本是我一直想做的。”
许川望着她,却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
他知道,一旦她走了,或许就真的走远了。
这一夜,北京的雪又下了起来。
两人坐在屋中相对无言,只有窗外风雪呼啸。
突然,Liya起身,走进房间,拿出她在巴黎买的那本许川的诗集,递到他面前。
“你记得第一页写了什么吗?”她问。
许川低头,翻开那一页——
> “如果你愿意走来一万里,我愿意为你停下脚步;如果你不能靠近,那我便为你,造一座桥。”
Liya轻轻说:“我愿意,也为你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