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书塾往事
这时,屋外远远的,传来轻快的脚步声。
只见进来一个男子。身高八尺,很是雄壮。一身锦蓝绸缎,头发高高束起,戴了墨色发冠,用檀香短簪别好。面容俊秀,眉眼苍劲。不同于许子煜,他的眉眼长相更具侵略性。
“孙儿给祖母请安,大老远就听到笛音。不知道是哪位吹的。甚是悦耳动听。”
许子衡拱手行礼。粗犷的嗓音在屋中回响。
“来那么迟!这位是林大娘子的娘家弟弟,笛音是他吹奏的。今日见过就当认识了。”陆老太太给他介绍。
她又看向林念北,接着说:
“这是我大孙儿,大房吴大娘子生的,家里排行老大,叫许子衡,小字云黎。”
“见过云黎兄”林念北笑着说。
“林兄不必客气!”许子衡侧目端倪,看对方的样子好像比自己还小。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林兄,今年多大了?”
“今年十七。”林念北不知道其用意,如实回答。
“我是戊寅年的,比你大三岁,今年及冠,刚好二十岁!”他在小辈里,应该是最大的了。
林念北辈分摆在那,依然底气十足。
“那我也是你舅舅哈哈哈哈哈哈。”年纪小有什么关系,辈分大压一头懂不懂!
林永晴无奈扶额,这小子尾巴都要翘上天去了。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许子衡他看傻乐呵,直接说道:“那我以后喊你小舅舅!”
“我也是十七岁,庚辰年六月,舅舅你是几月的?”许子煜凑过来问。
“庚辰年,十一月二十二。怎么难道我最小?”林念北一脸生无可恋,他不要做弟弟啊!
“哈哈哈,小舅舅你好!”许子煜在林念北说到十一月的时候他就开始笑了。
唉,这个小舅舅是过不去了是吗!
“你们呢!是几月的?”虽说冒昧问女孩子年龄是不好,但是他现在迫切想找一个年龄比他小的。
“乙卯年八月初六。别看了,我比你大一岁,小舅舅可还满意!”许之鸢也嘲笑他。心里笑得更欢。
“乙卯年三月二十八。这声小舅舅我是叫定了。”许之瑶在一旁起哄,捂嘴直笑。
“你想找弟弟!喏,这不是现成的吗!”林永晴难掩笑意,瞅了一眼他身边的许子航。
还真别说,符合要求的真的只有许子航一个。他索性抱着身旁一脸懵逼的许子航,求安慰。
老太太听着满屋的欢声笑语,脸上笑意盈盈。好久没有像今日这般畅快了。细细端详站在厅中的林念北。
脑海里回想昨夜徐嬷嬷说的话,怎么看都不像她口中的纨绔子弟。反而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
果然流言是不能尽信的。
林念北环视一圈,大家都乐呵呵。发现老太太正看着自己,与她对视。说道:
“老太太,往后我就在这住下了。叨扰之处见谅。我会日日过来请安的,闲暇还可以帮你按按头疾!”
林念北转而说道:“我在临安就听过崇德书塾的大名,能进入这等书塾是我的荣幸。但我却一直不清楚书塾到底如何?还望老太太解惑!”
老太太抬头看着厅堂上的牌匾“崇尚厚德”四个字,随后看向崇德书塾的方向。面露一抹暖色,柔和的说:
“名声大不大的,那都是些虚的。不用在意。我们许家崇德书塾,原本只是家中私塾。后来崇德晚年收了弟子,才改为崇德书塾!名声也在京中渐渐传开。”
“我夫君就是许崇德!”
老太太说到自己丈夫的时候眼中散发光芒,无比自豪!紧接着柔声说:
“他早年外出游学,路过少林寺。当时少林寺有得道高僧,缘法高深莫测。崇德进少林寺时,有位僧人早早侯在门口。说他与佛门有缘!”
“那位僧人就是青浦法师!崇德也因此被他收为关门弟子。”
“当年,他是带发修行的。只习文不习武。后来,没想到拜入清浦法师门下,是他一生,最大的缘法。他这一进佛门,就是五年之久。”
“待,清浦法师修得金身。崇德也就入世还俗,回许家。参加科考,连中三元,金榜题名。当时的始祖皇帝亲封的状元郎。皇帝爱才,先给他户部侍郎的位置,之后更是官拜宰相兼太子太傅,前后教导两位太子。晚年创办崇德书塾,广招门生,门下学生无数。”
老太太感慨时光过得真快,尘封已久的记忆忽然被打开。免不了感怀。说着红了眼眶!更多的是怀念和自豪!
林念北没想到,崇德书塾还牵扯出一段往事。听得入神,跟随着老太太沧桑的语言一起伤春悲秋,感怀岁月无痕。世事沧桑!耳边又传来她厚重的声音。
只听她继续娓娓道来:
“书塾边上有一座亭子,名叫清风亭。得名于《诗经》中的: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亭上的牌匾是高祖皇帝亲自提笔书写的!”
“穆如清风!”
老太太转头看向窗外的晚莲,露出淡淡的笑容。
“意旨在这风和日丽,和美如春,赏花辞颜色,如沐清风。做人也是一样。”
“不单单要考学问,更重要的是品行!将来不管是出仕入官,还是作为一代文豪,都要有清如池水,洁似莲花的品行!两袖清风活得自在!”她转而看向众人,暗自告诫他们。
“因此,先帝赐名,清风亭。额上的牌匾,穆如清风,是他亲笔御赐的。等日后,你们登上亭去,就懂了。清风池水,清澈见底潺潺而流。夏天可以观荷,春天可以赏梅,秋日看满地黄金叶,冬日梅雪枝头一片白!”
她看向屋中的一众晚辈孩子,指着梁上的牌匾道:
“你们知道书塾上的牌匾是谁写的吗?”
林永晴,张茜柔,许之鸢等在场的一众小辈,都渴望的看向陆老太太!急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是高祖皇帝亲笔御赐的牌匾!”
“崇尚厚德!”
这一刻,老太太的声音铿锵有力!
“是对崇德一生追求,清正廉洁,厚已载德的肯定。书塾出了多少才子佳人,国之栋梁之才。许家做出的种种贡献,这也是为什么天下学子,会对我许家推崇,另眼相看的原因。”
“许家和崇德书塾,世代守着崇尚厚德四个字,就是世人眼中清正廉明的标杆!也正因为如此,许家才有如今的地位!”
陆老太太说的此处,目光如炬的看向堂下的孙儿,叮嘱道:
“云黎,云飞,云淮,之瑶,之鸢。这些事情,往日我不曾说过。今日索性一并告诉你们。”
“作为许家人,一生克己复礼,谨记祖父先辈们坚守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不求名垂千史,只要问心无愧,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就好!这样才不负先辈所托!”
老太太看向一脸懵懂的许子航,招手让他过来,和蔼的告诫他说:
“云淮,你虽小,这些大道理你现在未必会懂。但今日你也在,将来长大了,要时刻回想今日祖母说的话!知道了吗?以后,你也要做一个正人君子!”
小子航跑过来,钻进祖母怀里,一脸正气道:“祖母,孙儿记住了!”
“好好好,云淮最乖了!”她随即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其他人也都答道:“孙儿定当谨记祖母教诲,不负先辈所托!”
“嘴上说着不打紧,牢牢记在心里才好!”
说完,和蔼的声音戛然而止。老太太神情怅然,看向窗外。回想起与丈夫许崇德的生前种种,感怀悲秋。久久不能平复。
“六弟,七弟,准备要上学堂了!走吧!”许子衡看向窗外。出声提醒两位弟弟!
“哎呦,这都快巳时了吗!子航,跟着哥哥们去学堂吧,记得要乖。不可以睡觉啊。”林永晴帮他整理衣服,一边捏捏他的小脸,一边叮咛。
许子航点点头,随后跟在两位哥哥后面,一齐告退,出门去了。
林永晴目送他们离开后,转头看向自己弟弟:
“你今天要不要也去书塾看看?”
“呃,不了不了,我还有行礼没收拾完呢!我还要去准备拜访外祖家的礼品呢!改日再去学堂吧!”
林念北立马蔫了吧唧的。他才不想那么快去学堂念书呢!
这时老太太发话了,说道:
“也好,先在府里安顿好再去书塾念书。这样就没有那么多琐事缠身了。才能安安心心的念好书!”
老太太替他解围,而且他去学堂念书的事还没知会叶盛康叶老呢!这样冒冒失失的突然过去失了礼数。
林念北感激的看向老太太,谢她替自己解围。不然这个学是非得今日去不可。刚要说什么时,他看到老太太沉浸在自己思绪中。不曾抬头!不知在想什么。
只见徐嬷嬷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都退下!让老太太一个人静一静。
林念北,许之鸢他们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妾身,告退!”
“孙女,告退!”
张茜柔先领着许之瑶走了。
“那儿媳,先回去了,母亲多保重身体,切勿伤怀!”林永晴也走了。
“日后定当谨记老太太今日教诲。今天叨扰许久,我也先回去了。老太太注意身子,多多开心。”林念北恭敬的行礼,也跟着姐姐出去了。
“嗯,走吧!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老太太沉声吟吟,怅然若失的感慨。她看了许之鸢一眼。
“祖母,我留下来陪你吧。”许之鸢笑吟吟的上去抱住祖母,宽慰她!
“还是你最会疼人!不枉我把你养这么大!”陆老太太心情畅快许多!亲昵的抚摸她的头。
“那可不是,五姑娘可是老夫人带大的。不疼夫人,疼谁!”徐嬷嬷在一旁起哄。
“我是谁,我可是祖母养大的!当然最疼祖母啦!”许之鸢顺势撒娇,马上表演个恃宠而骄。
“你觉得,这位林家公子,怎么样!”老太太不经意的问,低头看她。
“嗯!林舅舅吧,言谈举止落落大方,还通晓音律。性子也讨喜。还不错。”许紫鸢也不扭捏,直接小夸起来。
“嗯!确实彬彬有礼的,模样也是上等!跟我听到的不一样!”老太太点点头,很是满意!
“嗯?那里不一样?”许之鸢瞬间坐直身体,盯着祖母。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老太太笑而不语。看了徐嬷嬷一眼。
徐嬷嬷赔笑道:“哎呀,夫人。流言不可信!我那都是瞎听别人说的。做不得数!”
“我就说,能吹出扣人心弦的曲子,怎么可能会是那种人!现在见过了,知道他的为人了吧!”老太太洋洋自得的语气,这一次是她看人比较准!她赢了。
许之鸢夹在她们两中间,听得云里雾里的,连忙说道:
“祖母,你们在说什么?什么为人?你们听到什么了?快与我说说!”
她都快要急死了!
“哎呦,我的五姑娘!也不是什么事。就是,我之前差人,去临安打听林公子的为人。说是林公子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就信以为真了。”
“不曾想今日一见,林公子却是真君子!所以说,流言当不得真,不可信啊!”
徐嬷嬷两手一摊,一脸无奈。她都怀疑,那人探查的确实是同一个人吗?
“哦!林舅舅怎么可能会是那种人!许是以讹传讹吧!”
许之鸢恍然大悟,真是流言害人啊!他坚信林念北的人品。
现在的崇德书塾,盛名虽不及当年。但是,从这走出去的状元比比皆是。请的老师都是当代大儒。要不就是退休下来的太傅。现在的太傅叶淮舟还是许崇德的得意门生呢!更是请来叶盛康来教授科举学堂。他可是许崇德最优秀的弟子。也曾一度做到太傅。算是接下许崇德的班了。
崇德书塾主攻科举。也开设有启蒙和开智学堂。
启蒙从五岁开始,到八岁。九岁之后便进到开智,一直到十二岁。十三岁后就是科举进士了。从乡试到省试再到殿试。都在科举学堂学习。
早年许崇德还在世时,科举状元,几乎都出自崇德书塾,名气正盛。现在没落了,但每次科举,都有书塾学子金榜题名。两年前的科举探花郎,苏允礼,就出自崇德书塾。
如今的崇德书塾,放到当代,就是科举速成重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