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喜忧参半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点儿也错不了,于息侯而言,那真是喜事不断,先不说新年到,也不说息国一片形式大好,只说息夫人又得到诸位大臣的交口称赞,已让他百喜上眉梢。
息侯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太后宫的会客殿时,王后带领众位妃嫔早就跪着迎接。
息侯笑着说:“王后,众位爱妃,都起来吧!今天是大年夜,寡人与你们同喜。”
王后笑着站起来,众妃嫔也跟着站起来。
息侯径直走向前,先向太后行了大礼,后又向四位太妃行了礼。
太后笑着说:“大王快坐!跟大臣们处一起的时间已不短,来到哀家这儿,就用不着再拘礼,这里都是自家人。除了哀家,就是这些太妃,再就是你的这些个女人了。”
息侯笑着谢过太后,四位太妃见着大王来,都站了起来,大王要坐下,右边的黄太夫人和黄太世妇向右移了一个位子,大王坐到了她们与太后之间的那个位子上。
太后笑着问:“大王,你们都聊了些什么?”
息侯笑着说:“各位大人将今年我息国各地的情况作了大体汇报,上至国家,下至黎民,都是一片大好,寡人一高兴,便跟他们聊得的时间过长了。要不是王延清提醒寡人,寡人还在跟他们畅谈!”
赖太夫人笑着说:“大王,太后老人家每次去太妃殿看望我们,总忘不了夸大王,说大王如何能干,今天我们可真是看到了。你这后宫的妃嫔个个知书达礼,众臣的正妻又都行事正规,这可真是我息国之大喜啊!”
太后高兴地笑着说:“赖太夫人,哀家就爱听你说话,你一说话,保准什么样的事都能如你所说。”
息侯也笑着说:“但愿如赖太夫人所言,我息国会真有大喜。不过,朝臣们也不只汇报了今年的情况,有几位大臣也大赞了息夫人,说她开了女子持家的先河,如今不用说穷家女子,就是一些官宦富家之女,都效仿息夫人,从事田间劳作。”
太后只是淡淡一笑,点了点头。这次,赖太夫人却一句话也没说,旁边的黄太夫人却说话了。
她笑着问:“息夫人?是我息国哪位大人家的女儿?竟还赐以国姓,那一定是位不寻常的女子了?老身真是眼花了,怎么就没发现有这样一位奇女子?”
息侯笑着说:“黄太夫人,息夫人不是我息国之人,她是陈国二公主,寡人娶她,赐她以国姓,她的名字是她母国之姓。她原名唤作妫梦,来我息国后,寡人便给她起名为息妫,成了我息国的息夫人。”
黄太妃笑着点头道:“大王给我们引见一下吧,刚才人太多,还真没注意到。”
息侯急忙笑着向妫梦摆手,道:“息夫人,过来,再拜见四位太妃。”
妫梦急忙起身来到太后、大王前面,再次跪下给上面的六人行礼。
息侯笑着说:“梦儿,别跪了,快起来吧!让四位太妃认识认识你。”
妫梦微笑着谢过息侯,站了起来。四位太妃抬头看,妫梦也正好站起来微微抬了抬头。四个女人倒吸一口凉气,她们见过美丽漂亮的女子,却没见过如此绝代的容颜。看着眼前的息夫人,四个女人竟一时哑然。
太后轻咳一声,笑着说:“四位太妃,息夫人的确不一般啊!哀家也是极喜欢她的,人长得极美,深得大王宠爱。”
息侯轻咳一声,笑道:“母后,寡人宠爱她,可不是因为她的容貌,而是因为她的心地。梦儿心地善良,而且对我息国做了巨大贡献,寡人才如此宠爱她。”
太后笑着说:“大王,看你急的,哀家还没说完呢!四位太妃啊!息夫人做的桃花糕,酿得桃花酒,制得桃花蜜,还有在桃花树下种得那些小小的瓜果菜疏!那可叫一个美味啊!等到明年吧!明年,哀家自会着人给你们送去。”
四位太妃急忙离席谢太后,太后笑着摆了摆手。妫梦便也急忙谢了恩,又回身跪坐到自己位置上。
王后眼中似要喷火,徐夫人只是阴阴地笑着。
息侯还要再说什么,太后却笑着拦住他问:“大王,大公子和二公子可都回了自己封地了?要是没有的话,就让他们也来吧!今年不同于往年,大王将我息国治理得如此好,应该庆贺。况且四位太妃依然在这儿,大王就下旨,让两位公子一起到哀家这里来,见见他们的母妃。”
赖太夫人和江太夫人一听说让两位公子来拜见,两人欣喜若狂。赖太夫人领着江太夫人下了位,两人到了太后、大王跟前双双跪倒在地,说着“谢太后恩典,谢大王恩典”。
太后笑着说:“两位老姐姐,快起来!往年过年的时候啊!没能让你们母子相见,是因为哀家没有心情啊!大王那时对国事也不感兴趣,哀家心里急,做什么事也没劲头,如今大王整日里高高兴兴地处理国事,将我息国打理的井井有条,哀家心里也敞亮了,做事也有心情了。”
两位太妃流着泪点着头,又跪谢一次。
不多时,两位公子来了,他们跪下给太后和大王行礼,当着众人的面,母子不能太过亲热,但也是欢喜的热泪盈眶。
这一年的年夜,后宫里的女人,又一次见证了太后的仁慈。
……
新年过,元宵走,余下的就是百无聊赖地数着日子过,尤其是对后宫的女子来说。终于又熬过了一段难捱之日,忽一日,却见桃园中的桃花竟次第开了。一见桃花开,整个息夫人宫便忙了起来。
这几天息侯一直很闹心,地方官来报,说大公子在他的封地之内大修土木,广招人才。原先息侯根本没把大公子放在眼里,虽然他年长许多,但他离都城远,又无人为他撑腰,可就在今年的年夜里,他见到了母妃赖太夫人后,整个人就变了。
息侯想跟太后讲此事,又怕太后迁怒于赖太夫人,这样反而不好,更何况,大公子只是改造自己的地盘,看起来并无他心。虽然几个老大臣暗地里找过息侯,但息侯始终没当回事。但静下心来细一想,却又觉得这不是小事。因此,心里便一直烦着。
他内心再怎么烦,也不会让妫梦看出来。只要一到息夫人宫,他便会把所有烦心事都抛下,满脸笑意地见他的梦儿。妫梦也从不过问前朝之事,就算息侯说与她听,妫梦也只是微笑着听,从不插言。
这就是妫梦的聪慧之处,也是息侯更加喜欢她的原因。
这日,息侯退朝,闷闷不乐地去了太后宫,向太后请完安,他想快速离开。
太后却笑着拦下了他:“大王,哀家正好有件事要跟你说,哀家打算下道懿旨,让息夫人回国省亲。”
息侯本来是无精打采的,听太后这么一说,心头一震,忙问:“母后,这好好的,省什么亲啊?”
太后笑着说:“大王,哀家知道你跟息夫人一日都不能不相见,可息夫人来我息国也一年了,她如果回国省亲,顺道去往蔡国,再回到她母国陈国,这样一来,岂不是更能加深我三国的情谊?更何况,陈国的大公主是蔡国的王后,而我息国与蔡国本来就是同枝连根。”
息侯苦笑一下道:“母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由寡人去处理就行,寡人怎么可以让一个女子去做?再说了,如今桃园中的桃花都开了,梦儿还有很多事要做,她若离开,桃花园那边怎么办?”
太后依旧笑着:“大王,你又糊涂了,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联姻?不就是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吗?如今你和蔡侯都是陈国的女婿,咱们这三国的关系是定下了。为什么去年的七国会盟你成了七国之首?还不是因为我们与陈国与蔡国的这个关系吗?如果靠着儿女亲家能让这种关系更坚固的话,那还得靠儿女亲家。”
息侯长叹一声,道:“母后,寡人如今没这个心思,寡人心里本就烦着,唯有去息夫人那儿,寡人心里才舒服。母后如果再让息夫人回国省亲,寡人真不知如何打发这日子了。”
太后一惊,忙问:“大王为什么心里烦?出什么事了?”
息侯看了一眼太后,苦笑着说:“母后,您今年也真是高兴过了头,让寡人的两位哥哥见了他们的母妃。二公子倒没什么,还如以前般吃喝玩乐,大公子却是坐不住了,先是大修土木,接着又广招人才,寡人看他是要搞点动静。在这个时候,母后如果再让息夫人回国省亲,那寡人心里更是难以安宁。”
太后听息侯这么一说,脸上紧张的神情一下消失,她笑着说:“大王,你可是哀家的儿子,你以为哀家真是老了?什么都不管了吗?哀家是不允许有任何人或任何事来左右你王位的。你所说的,哀家早就知道。大公子之所以这么做,只因他看上了一位异域女子,为了讨好那女子,他极力想把自己的地盘弄得光鲜一些。为了这个,他的正妻还给赖太夫人来了信,赖太夫人拿着信来找过哀家,我安慰了她一下,让云施去大公子封地做了详细调查,没别的,真就这个事。”
息侯的脸一下舒展开了,笑着说:“要是如此,那倒是极好,寡人也就不用担心了。”
太后笑道:“听大王这么一说,哀家心里也放心了,大王对王位担忧,为国家安危烦心,这可是好事。”
息侯笑着说:“母后,寡人可没那样的好心思,寡人是怕他们闹乱子,到时候梦儿会吃亏。要是寡人照顾她不周,让她受了委屈,那寡人真是比死还难受。”
听着息侯的话,太后的眉头紧皱了起来,这次她没给息侯面子,冷哼一声道:“大王啊!哀家不管你是如何宠爱息夫人,只要你时刻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其它的,哀家不管,也管不了。但让息夫人回国省亲,这事免不了,途经蔡国时,一定要去蔡国一趟。”
息侯一看太后不高兴了,只好点头道:“母后,寡人跟梦儿商量一下再说吧!”
太后生气地说:“大王,哀家一会儿是要下懿旨的,不是商量,而是必须。”
息侯叹了口气,无奈道:“好吧!母后放心,寡人这就去跟梦儿说,让她准备几天,早去早回。”
太后这才重又换上笑脸,道:“大王,这就对了,也用不着准备什么,天气眼看着就要热了,还是尽早去的好。一去一回,最多半月二十天,她手中的活也耽搁不了。”
息侯点了点头,轻轻叹了口气,辞别太后,去往息夫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