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赞歌不断
太后一边点头,一边大加赞赏:“息夫人,这是哀家吃过的最好的糕点,哀家要重重赏你。”
妫梦急忙行礼:“臣妾多谢太后称赞,如果太后要赏的话,就先赏养蜂人胡伯吧!”
太后一愣,继而笑问:“养蜂人胡伯?他是谁?”
妫梦向琉璃使个眼色,琉璃急急退出去,一会儿,领着一位年过五十的老人走了进来。
那老者从未见过大王和太后,更没见过大王后宫的妃嫔和这么多官员,不免有点害怕。他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给太后和大王请安。
妫梦亦一礼,然后笑着说:“回太后、大王,臣妾在酿制桃花酒,做桃花糕的时候,见到了忙碌的蜜蜂,便想如果再有桃花蜜,那定是很好的。于是,便劳烦林将军为臣妾找了这位胡伯。这段时日胡伯一直在桃花林帮臣妾,臣妾才得以酿制出清甜的桃花蜜,也是胡伯的建议,臣妾在桃花糕中加了点蜂蜜,味道才更佳。所以,太后如果要赏,还请太后赏胡伯吧!”
太后开心一笑:“息夫人真有心,哀家都赏,不但要赏这养蜂人,还要赏你整个息夫人宫。”
息侯亦高兴地大笑着说:“太后赏,寡人自然也要赏。”
胡伯再次跪下:“小人多谢太后之赏,多谢大王之赏。但小人也要替我息国之民叩谢息夫人,息夫人教会了小人的内人如何做桃花糕,教会了小人如何酿制桃花酒,还让小人出宫后,把此法教给宫外的人,让小人连同乡人去望河边上栽种桃树。那样的话,每个家庭就可以另外增加一份收入。”
听着胡伯的话,太后又是一愣,兴奋溢于言表,接着便表现在了声音上,太后的声音里带上了前所未有的欣喜:“真是不错啊,你们不错,息夫人更是不错。胡伯,息夫人的一番苦心,你夫妇可都学会了?”
胡伯急忙叩头:“回太后,小人夫妇二人都学会了,主要是息夫人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啊!”
太后高兴地点头,群臣齐齐贺喜。
胡伯退下,太后看了看众妃嫔,笑道:“后宫的妃嫔平日里无事时,也可向息夫人学啊!这样,日子不但过得快,还可以为大王分忧,更可贵的是,这法子要是传到民间的话,那可真是息国人民之福啊!”
众妃嫔急忙称“诺”,众大臣又一次向太后和大王道贺。
王后脸色难看的盯着妫梦,心中的气愤已到了极点,她在心里恨恨的想:今日息夫人宴请众人,就是为了显摆自己,太后还让妃嫔们向她学习,我这王后是做什么的?
王后越想越气,一气之下就想耍小性子,想甩袖子走人,就在她欠身想站起来告退时,却被旁边的随身侍女轻轻按住了。
随身侍女的一按,让她清醒了不少,但心里的那股气却依旧没顺过来,于是,便冷冷的开了口:“息夫人,你这桃花宴确实不错,可就是因了你的桃花宴,今年大王的春猎竟没能举行。”
妫梦急忙道:“回王后,臣妾是这样想的,春日里正是万物复苏之时,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些个花草菜果啊,我们好生侍奉它们,它们自然会让我们品尝到美味。那些能飞能跑的,春日里同样是要孕育新生命,这时就应该让它们自由地繁衍,我们且不可人为地捕捉杀戮啊!”
王后冷笑一声,挖苦道:“照你这么说,以后整个王宫里都得如出家人般吃素食了?连大王和众臣狩猎的活动也被你取消了?”
妫梦急忙解释:“王后误会臣妾的意思了,臣妾觉得春日正是孕育生命的时节,如果大王喜欢狩猎,最好选在秋日啊!臣妾觉得,如今的狩猎场地也不是很大了,有了桃花林,又有了桃花宫,只剩北面不大的一块地,臣妾还想在那里植上桑树,这样的话,既可以为宫里送上好吃的桑葚,又可以养蚕纺纱织布,我们自己的衣着也许就能解决了呢!”
王后还要再说什么,被太后拦住了,她笑着说:“息夫人,哀家同意你的做法,你想做什么,尽管去做,要是钱财和人手不够,尽管向哀家开口。”
妫梦急忙再一礼:“臣妾多谢太后!”
听着王后的话,息侯本来还拉着一张长脸,结果一听太后帮了息夫人,他立即高兴了:“寡人今日特别开心,定要效仿太后,好好赏赐息夫人,众位,今日大家在桃花宫尽情宴饮,一醉方休。”
众臣和妃嫔齐呼“大王”!整个桃花宫沉浸在一片欢娱之气中。
自桃花宫大宴之后,息夫人的名声不只是在宫内打响了,国都息城之人皆知道了贤慧又能干的息夫人,再加上宫内王宫大臣们的大肆宣扬,尤其是那些年青的公子哥们,他们将息夫人说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兰心蕙质的美人。当然,这与息侯的宠爱和太后毫不吝啬的褒奖也有关。
息国一位隐士在听说息夫人的故事后,写了一首小诗,他将诗赠与山中樵夫,那位樵夫很快便将此诗于息城传开。
诗曰:
“北国出佳人,十五来吾国。
绝代俏容颜,君王宠无限。
太后忧思虑,群臣心胆战。
忆及前朝女,担忧惹祸患。
夫人不妆容,一心在田间。
酿得桃花酒,做成桃花糕。
请来养蜂人,传授劳作法。
从此望河岸,桃林一片片。
欢歌笑语声,齐口相称赞。
美哉息夫人,万民竞相传。”
又有一位极爱风雅又闲极了的乐师竟将此诗谱成了曲,写成一首歌《桃花息夫人》,很快,那歌不只在那些个公子小姐们间传唱,就连大街小巷的孩子们也蹦跳着唱此歌谣。
这件事到底是传到了宫中,息侯听说此事,开心地大笑。
这日早朝,息侯看了看群臣,道:“众位爱卿,息夫人可是开了后宫女子从事田间劳作的先河,这位隐士写得极好啊!息夫人从不梳妆打扮,她自来我息国,一心扑在如何以己微薄之力强我息国。所以寡人一直深爱她,也极宠她,以后,有关寡人后宫之事,你们也就少操心吧!”
众臣急忙躬身称“诺”。
息侯这是说给某些大臣听的,王后撺掇了几位大臣,去大王那里扇风,建议大王不能独宠息夫人,后宫之中的妃嫔,应雨露均沾。息侯气不打一处来,正好借着那首歌,敲打敲打那几个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臣子。
息夫人宫的宫人听说此事后,更是个个开心,尤其是琉璃和露儿。在陈国,她们被困在桃花山数年,陈国之人几乎忘记了先王留下的二公主,没成想,来到息国,二公主不但得到了大王的宠爱,还得到了息人的爱戴。
琉璃看着妫梦,笑道:“夫人,我总算放心了,当初先夫人也是我陈国交口称赞的侠女,如今我们的梦儿也成了息国人民交口称赞的好夫人,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
露儿也开心的笑着说:“公主,实在是太好了,太后也那么喜欢你了,大王对你的宠爱从来都没减过半点。以后啊,你想做什么,就尽管做了。”
妫梦心里也很开心,见着自己最亲的两个人都替她高兴,她自己心里一阵感动:“姑姑,露儿,如果没有你们,梦儿什么都做不成。但你们须要告诉宫中之人,切不可掉以轻心,还得小心行事,我们只管把桃花林和桃花宫打点好,能为大王分忧,其他事咱不掺和一点。”
琉璃忙道:“夫人放心,这些我自是想到了,定不会让他们生事。就算我们息夫人宫再得宠,也不可大意。”
妫梦放心的点了点头。
息夫人宫依旧如往常般行事低调,宫人们天天开开心心地一起劳作,像兄弟姐妹般相处。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桃林中的桃儿眼瞅着就要熟了,而此时,息侯接到了黄国国君邀请,原来是息国周边七个小国的会盟之日到了,这七国分别是江国,弦国,黄国,蓼【liǎo】国,蒋国,赖国,再加上息国,这七个小国每两年举行一次会盟,共同商讨国之发展问题。
息侯接到信函后,本想带上林青他们三人,但他最后还是把林青留下了,让林青负责保护妫梦,他带着元月和齐苍,又带了十几位侍卫去了黄国。
林青接了旨自是不敢怠慢,几乎天天跟着息夫人,息夫人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他知道,在大王心中,息夫人比整个息国都重要,要是有什么闪失,自己小命不保不说,定会累及无辜。
后宫的妃嫔们,自太后下旨让大家多跟息夫人学点东西后,大部分妃嫔们都愿意去息夫人宫,跟着息夫人学些田间劳作之事,除了太后的原因,还有息夫人自己的威望,因为息夫人总是让大王照顾到后宫中的每个女人。
息夫人没来息宫时,后宫有些女子从未得到大王的临幸,自息夫人来后,大王开始顾及后宫中的每位妃嫔,因此,多数妃嫔都感激息夫人。
在众多妃嫔中,尤其感激息夫人的,是弦夫人,她本来就贤慧,见到息夫人如此好,更是从心底里敬佩,她几乎是每天都去息夫人宫,很快,两人成了最好的姐妹。
当然,有喜者,自然也会有悲者,那就是王后。自打息夫人宴请众人后,王后的心结就没解开。以前的时候,太后还能听她唠叨,可最近一段时间,太后连见都不想见她,王后心中的悲无处发泄,大王去了黄国后,她终于等来了机会。
王后有两位心腹,一位是徐国庶出的公主徐夫人,再就是徐夫人带来的陪嫁丫环徐世妇。徐国庶出的公主竟能做夫人,只因那徐国是一大国,太后想着攀上如徐国那样的大国,便封了那徐国公主为夫人。
徐夫人跟侍妾徐世妇来到息宫后,很快攀上了王后,跟着王后自是风光无限,却也失去了大王对她们的好感。她们也深知,大王的好感固然重要,但太后和王后姑侄二人更重要。
所以,徐夫人经常给王后出谋划策,尤其是太后让后宫多向息夫人学习,王后气得不行时,徐夫人又开始了她的军师之言:“王后,您不必担忧,人啊!要是站得太高了,早晚会跌下来。臣妾就不信,大王会天天守在妫梦身边。只要大王一离开,我们就有机会。”
就真让徐夫人说着了,大王就真去黄国参加七国会盟了,所以,王后的机会来了。